鱼铃铛
鱼铃铛的作用
在钓鱼活动中,鱼铃铛起到关键的提醒作用。当有鱼类咬钩并拉动钓线时,鱼铃铛会发出警示声音。然而,在海钓中遇到拉流或水流湍急的情况时,鱼铃铛可能因水流影响而产生误报。
鱼铃铛的使用技巧
在传统的抛竿垂钓方式中,通常将鱼铃铛夹在竿梢处,其优点是反应灵敏、上鱼信号清晰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,即在起鱼的过程中,鱼铃铛不会自动脱落,随着起鱼动作持续发出声响,可能会影响钓鱼者的心情和体验。
也有部分钓鱼爱好者采用主线挂铃的方法。这种方法不仅保持了高灵敏度,而且在起鱼时鱼铃铛能自动脱离,让整个过程更为顺畅愉悦。
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取一段废弃的铜芯电线(长约120毫米),将其弯折成竖琴形状,开口部位应具备一定的弹性,并确保外皮光滑无损以避免刮伤主线。鱼铃铛被夹在“竖琴”的下端,既能保证敏感度,同时也增加了重量。再用一根约1米长的线(如子午线)一端固定在“竖琴”上,另一端则固定于杆架之上。如果没有杆架,也可以临时绑在树枝或其他支架上。
实际应用时,抛投竿后将其稳固架好并调整主线至绷直状态,然后将“竖琴铃”夹在任意两个导线环中间即可。由于鱼铃铛自身的重量,此时主线会出现一个“V”字形张力分布,这也是调节主线张力的理想方法。一般建议使鱼铃铛自然下垂距竿8-10厘米为最佳距离。
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这种钓法时,鱼竿需要平放(这是该方法的一个局限性)。即使鱼儿轻口吸食导致鱼铃铛不响,我们也能通过观察鱼铃铛组合的上下移动来判断鱼讯,这时提竿往往能够成功中鱼。
鱼铃铛的类型及其特性
一、双弹簧式钓鱼铃铛 易缠绕:双弹簧式鱼铃铛因其生产厂家不同,弹簧长度各异,最长可达30毫米以上,最短则在15至20毫米之间,发声原理也不尽相同,有的依靠两金属外壳撞击发声,有的则通过金属壳内弹珠敲击发声,或二者兼具。此类弹簧式鱼铃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容易造成线体缠绕,尤其在抛投、收空线、钓到大鱼及夹铃位置不当的情况下尤为突出。
二、弹簧式鱼铃铛 灵敏度偏低:一些钓鱼人认为弹簧设计有助于提升鱼讯反应的灵敏度,但实际上恰恰相反。所谓灵敏度,是指铃铛对鱼咬钩信号的响应程度,如果鱼咬钩信号较弱,经过弹簧传递时,信号会被弹簧减弱,然后在铃壳微小的震动中释放出来,因此,铃壳可能不响或者响声很微弱。有人认为海竿钓鱼不需要过高灵敏度,因为海竿本身属于迟钝钓法。其实,钓法的灵敏度与高灵敏度鱼铃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对于鱼铃铛的要求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出鱼咬钩的信号,反应越早、越快、越准确越好,以便钓鱼人提前做好扬竿准备。
三、弹簧式鱼铃铛 受风干扰严重:弹簧式鱼铃铛由于内置弹簧设计,所以具有受风干扰大的缺点,尤其是弹簧较长且依赖两外壳撞击发声的款式,更容易受到风的影响。
四、电子式鱼铃铛 信号反应不够准确:市面上还有一种电子式鱼铃铛,安装在鱼线轮前部,可调节灵敏度,虽不存在缠线和风干扰问题,但同样需要夹在竿梢上使用,较为繁琐。此外,电子式鱼铃铛无论接收的是真实鱼讯还是虚假信号,一旦触发都会发出同样的声音,有时甚至在摘下放入口袋后还会持续响一段时间。
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文章,不代表智慧钓鱼网立场,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q3344.com/peijian/123/